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博客 > 慢生活 > 美食江湖 > 正文
王稼句《姑苏食话之市廛掠影》全文在线阅读
http://www.360shiyong.com/      2017-6-28 20:55:32      来源:梦想还是要有的      点击:

王稼句《姑苏食话之市廛掠影》全文在线阅读

唐代江南,社会安定,农桑丰稔,商业兴盛,苏州经济迅速发展,大历十三年(778)升为江南.惟一雄州,属全国经济中心和财赋重地,城市建设也为世瞩目。白居易《九日宴集,醉题郡楼,兼呈周殷两判官》称"半酣凭槛起四顾,七堰八门六十坊。远近高低寺间出,东西南北桥相望。水道脉分棹鳞次,里闾棋布城册方。人烟树色无隙罅,十里一片青茫茫"。其间室庐舟楫之盛,服饰饮食之奢,为人誉扬不绝。官府楼馆,市井酒肆,遍布城郭。至宋代,市楼更其宏丽,饮食业渐成雏形。南渡以后,苏州又融会了丰富的中原文化,饮食品类增多,自然行业发展,形成许多帮式。
明代中期,苏州工商业十分繁荣,或以为天下第一。郑若曾《枫桥险要说》便称"天下财货莫盛于苏州"。莫旦《苏州赋》也写道:"财货所居,珍奇所聚,歌台舞榭,春船夜市。远土巨商,它方流妓,千金一笑,万钱一箸。"崇祯《吴县志》卷首有王心一序,记晚明时苏州繁华情状,写道:"尝出闾市,见错绣连云,肩摩毂击。枫江之舳舻衔尾,南濠之货物如山,则谓此亦江南一都会矣。"自枫桥至闾门,再由闾门至胥门,十馀里间,市楼、酒店、茶馆遍布,实在是最热闹的去处。
人清以后,苏州更趋繁盛,《皇朝经世文编》卷三十三记民间语曰:"东南财富,姑苏最重;东南水利,姑苏最重;东南人士,姑苏最盛。"至道光二十三年(1843),苏州人口达六十馀万,城市规模仅次于北京,万家烟树,商肆辐辏,贸易之盛,甲于天下。李斗《扬州画舫录》卷六引刘大观语曰:"杭州以湖山胜,苏州以市肆胜,扬州以园亭胜,三者鼎峙,不可轩轾。"孙嘉淦在《南游记》里写道:"姑苏控三江、跨五湖而通海。闾门内外,居货山积,行人水流,列肆招牌,灿若云锦。语其繁华,都门不逮。"这也是有事实的,顾公燮《丹午笔记》记道:"人居稠密,五方杂处,宜乎地值寸金矣。即如盘、葑两门,素称清静,乾隆初年,或有华屋减价求售者,望望然而去,今则求之不得。"又徐锡麟父子的《熙朝新语》卷十六记闾门外南濠黄家巷,"明时尚系近城旷地,烟户甚稀,至国朝生齿日繁,人物殷富,闾阎且千,鳞比栉次矣"。饮食业随商业的发展而兴盛,酒肆茶楼不断增多,尤其是菜馆,由饭歇小铺,向豪华精美的庭园式楼馆发展,冰盘牙箸,酒茗佳肴,靡不精洁。山塘河、石湖等处游船画舫上的船菜、船点日臻完美,闻名遐迩。名厨辈出,逐步形成以炖、焖、煨、焐见长,色、香、味、形完美统一的苏帮菜肴。阊门外、胥门外形成最繁华的商市,茶馆、酒楼、饭铺、小吃店摊鳞次栉比。随着饮食业的不断扩大,乾隆年间建立面业公所、菜业公所、集庆公所(炉饼业);嘉庆年问建立庖人公所;道光初年建立膳业公所。顾震涛《吴门表隐》卷九记道:"庖人公所在宫巷中,祀关帝、宋相公礼、阙祖师任元(其神有夙沙、支离、伊尹、易牙、彭筏、虞僚、娄护、何曾、郑虎臣、段成式柑)。"从这一侧面,也可见得苏州饮食业的兴旺发达。咸丰十年(1860),阊门、胥门外商市几毁于兵燹,殃及西半城,由于东半城损失较小,使得临顿路一带市面迅速发展,颇形热闹,《吴中食谱》记道:"盖自临顿桥以迄过驾桥,中间菜馆无虑二十馀家,荒饭店不计,茶食糖色店是,而小菜摊若断若续,更成巨观,非过论也。"遂有"吃煞临顿路"的俗语。同治、光绪年间,观前街逐渐繁荣,酒楼饭店饮食店增多,玄妙观内茶肆食摊丛集,故市井又有"吃煞观前街"之说,程瞻庐《苏州识小录》写道:"城内有四街,性质各异:仓街冷落无店铺,北街多受阳光,观前街食铺林立,护龙街衣肆栉比。苏人之谣曰:'饿煞仓街,晒煞北街,吃煞观前街,着煞护龙街。"'沪宁铁路筑成以后,大马路修通,菜馆业纷纷择址兴建,广济桥、鸭蛋桥、闾门吊桥一带饮食业日盛一日,闾门外商市逐渐复兴。辛亥革命后,苏州饮食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,不断从衙门官厨、寺院僧厨、画舫船厨、富户家厨、民间私厨中汲取所长,博采广纳,兼收并蓄,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菜肴。面点、糕团、船菜、小吃等,称之为苏帮或苏式,品种之多,风味之佳,享誉四方。因苏州五方杂处,徽帮、京帮、广帮以及素菜馆、清真馆等各帮名师荟萃,竞相献艺,不断推动饮食业的发展,涌现一批名店。一些店家还适应新潮,兴办礼堂,以供举行礼仪宴集。
民国二十六年(1937),阊门外商市遭日机轰炸,大半被毁。沦陷时期,苏州饮食业畸形发展,多集中于观前街一带,特别是北局太监弄几乎都为酒楼饭馆,故民间又有"吃煞太监弄"之说。抗战胜利后,时局动荡,饮食业受到通货膨胀和抢购风潮的影响,大批店家倒闭,较有实力的大户也亏损累累,处于奄奄一息状态。
1949年后,社会变革,服务对象发生变化,一部分属高价消费的大菜馆被自然淘汰,为大众服务的中小型店家有所增加。1956年,饮食业实行公私合营或合作化,调整商业网点,扩大和发掘了一批老字号、名店、大店,以保持地方传统特色。1956年10月,在玄妙观举办的饮食品展览,轰动一时,名厨、名师纷纷献艺,二十天内展出名菜名点一千馀种,天天观者如潮。1958年后,饮食业发展历经曲折,经国民经济困难时期,饮食业一落千丈。"文革"发动,传统老字号被改名,名点名菜一概取消,代之以大众化菜点;城内茶馆被取谛,仅剩几家悉迁市郊。1979年后,商业体制改革,国营、集体、个体饮食业得到全面发展,饮食店家迅速增加。20世纪80年代开始,整个饮食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。

(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 书名 看文)


关注NA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

发表评论(0)
姓名 *
评论内容 *
验证码 *图片看不清?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