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博客 > 烧脑族 > 精彩网文 > 正文
陈舜臣《青玉狮子香炉》全文在线阅读
http://www.360shiyong.com/      2017-2-20 20:17:08      来源:梦想还是要有的      点击:

陈舜臣《青玉狮子香炉》全文在线阅读

    1

    北京正阳门外的西边,有个地区叫“琉璃厂”。
    以前,建造宫殿用的琉璃瓦就在这里烧制。从前通西山的河道就在旁边,对搬运烧制琉璃用的原料土来说有地利之便,所以,就将官窑设在该处。后来,官窑荒废渐渐形成市街,而成为书肆、文具、书画古董店林立的文化地区。
    清末,夏仁虎在《旧京琐记》记载:
    琉璃厂为书画、古玩商铺萃集之所。其掌各铺者,目录之学与鉴别之精,往往过于士夫。
    1920年,琉璃厂新开了一家卖工艺品的润古堂。这种店在这一带有很多,因此,这家新开的店并不特别引人注目。况且,这家店像是刻意躲着四周的眼光似的悄悄地开张了。
    王福生是润古堂的主人。他原非商人,而是从事翡翠与玉加工的雕刻匠。店铺的出资者是一名叫野口什么的日本人,王福生不过是形式上的店主,几乎是个傀儡。
   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,建立中华民国,时值日本大正元年。许多满洲旗人和宫廷官僚都失去了俸禄,而不得不依靠典当度日。他们纷纷卖掉祖传之宝和皇帝赐予的宝物,这对收藏家而言,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。
    那名叫野口什么的日本人,是个在日本拥有几个有力收藏家客户的古美术中介商。他为了采购中国美术品而投资开设润古堂,并以具备工匠诚实性格和鉴定眼光的王福生为名义上的店主。
    王福生的寡欲也是野口选中他的理由之一。但是,这仅限于金钱方面,对于工作,几乎没有人比王福生更加热衷的了。
    王福生愿意受雇为店主,是因为收入固定和时间自由。他想做的不是礼品用的工艺品,而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并遗留后世的不朽作品。在此之前,他虽在工艺局工作,但是,无论在经济还是时间方面,都不是那么的充裕。
    最反对他接受做润古堂名义上店主的是儿媳妇素英。
    王福生有个非常优秀的儿子,以公费生的名义赴日本留学时,在东京与同是留学生的程素英结婚。回国后,他们参加革命运动,而年轻的夫君因为操劳过度,病死于广东。成为遗孀的素英,带着丈夫的遗骸返回北京,并在女子学校教书,自力更生。
    时值五四运动的翌年,全国年轻人热衷于投身在这个为了民族的光荣运动中。素英插手夫家的事,在做法上虽有逾越之嫌,但她仍以相当严厉的言词表示反对。
    反对的理由是,新开的店铺,目的在使中国的文化遗产流失到日本去。她认为,这是不可原谅的。
    “我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孙子,要留下什么?能留下的也只有依赖本领做出来的上等好玉罢了!如果留在工艺局,是不可能做到的。我年纪也一大把了。这份工作既能保障生活,时间又充裕,对我而言,真是求之不得呢!”
    经王福生这么一说,素英也不吭声了。尽管不是她的责任,但老工匠的独子、她的丈夫死了,且没留下一儿半女也是事实。
    --就算公公不接受,总还是会有人扮演这个角色的。
    素英如此一想,便放弃了劝说。她是个才二十一岁的年轻遗孀。
    开始经营润古堂时,王福生把在工艺局工作的爱徒李同源挖了过来。李同源才二十岁,可是,雕刻玉器的功夫,连师父都不免折服。
    “自有记忆以来,就在雕刻玉器了。”
    李同源经常如此说道。
    李同源很聪明,于是工艺局的书记就教他读书识字。所以,他虽然没有上过学堂,却拥有相当于中学生程度的学力,也懂得会计。
    王福生当上润古堂的主人后,便将店务交给李同源,自己则完全投入玉器的雕刻之中。找到自己喜欢的玉以后立刻买进,一有空闲就把玩这些玉器。
    王福生相信玉是有生命的。不曾被雕刻刀雕琢过的玉,只能算是沉睡着的玉。他认为,将睡着的玉唤醒是自己分内的工作。
    另外,据他的说法,玉如果要真正地展现生命力,就必须吸吮人肌肤的精髓,而且必须是女人的肌肤。他让女人怀抱着正在雕刻中的玉。不但如此,工作时,他还让女子坐在一旁,但不是用来充当模特儿。即使他雕狮子狗、龙的时候,也是如此。
    年轻时,他让自己的妻子担任这份工作,但是,从很早以前开始他就说道:
    “老太婆衰萎的皮肤,已经没有精髓可让玉吸取的了!”
    因此,他找了别的女人替代。
    开始经营润古堂的时候,他找了个附近卖糖果的寡妇,是个年过三十、散发着成熟韵味的女人。
    王福生嗜酒,喝醉了,就经常抓着李同源说醉话:
    “的确,你玉雕刻得很漂亮,这个呀!我也承认。不过,如果让我来评断,我的作品有……有人间的温暖,是你雕刻的玉所没有的,可惜呀!”
    老实的李同源恭敬地聆听师父说话。可是,无论再怎么说,他还是不让女人抱着玉,工作时也不让女人待在身边。
    (师父刻出来的玉,确实有着不可思议的暖意,属于人的……)
    李同源比谁都清楚这个事实。但是,他无论如何都不相信师父作品中的暖意,是因为吸取了女人肌肤精髓的缘故。
    (一定跟技术有关。)
    新一代的匠人李同源,打心底里否定师父异想天开的想法。
    玉有硬玉和软玉两种。云南和缅甸生产的翡翠等硬玉,都太坚硬而无法施以精细的雕刻。雕刻玉器用的通常是昆仑(新疆)生产的软玉。但是,即使是软玉,也还不如做印章的青田石和寿山石来得软。
    玉的光泽,自古以来即为中国人所憧憬。常见的宋瓷,即是以其特质接近于玉而经常被拿来创作。
    软玉只有新疆生产,所以,即使再怎么垂涎也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,这和国力的消长也有关系。控制西域的力量一旦消失,那么中国内陆也会失去玉的供给。
    清朝时,昆仑山脉玉的开采属于国营,不仅严禁民间开采,对于玉的买卖也作了限制。乾隆年间,兵部侍郎(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)高朴,对盗采和走私玉者判处死刑。然而,即使施行死刑,走私仍然无法杜绝,这足以说明人们对玉是何等地憧憬了。
    关于玉有许多迷信的说法。让死者嘴里衔玉,可以防止尸体腐烂即是一例。药房收购雕刻玉后留下的玉的屑粉,是因为能卖给罹患重病的病人家属。生于旧时代的王福生,对玉拥有奇特的信念并非不可思议的事。
    1923年春天,经常来兜售书画的宦官郭祥,带着几张相片出现在润古堂,向王福生下了一份订单:
    “能不能做和这个一模一样的香炉?”
    清朝覆亡以后,逊帝溥仪因优待的条件,被允许保有尊号,并可留用以前在宫内的侍从人员。在同一个条件的第三项中,逊帝本应移居到北京的西郊,但溥仪却未遵行而仍继续居住紫禁城内。因此,还有四百七十名宦官和一百多名宫女住在城内,侍奉着被废除了的皇帝。郭祥就是其中之一。
    “这是件做得相当精美的玉器!”
    看着相片,王福生说道。
    相片有好几张,是从各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个香炉。包括底部及内侧都拍了。香炉的底部雕着铭文:
    乾隆三十四年
    --正值1769年。
    这是一座三足的火钵型香炉,盖子上雕有一只蹲着的狮子,两侧把手则仿龙头而造,亦即双龙耳。
    “能做吧?这里有尺寸。”
    郭祥从怀里掏出写了尺寸的纸片。
    王福生接过去,核对着相片看了一会儿,说道:
    “高三寸……不过,不知道是什么颜色?”
    虽然同样是玉,但是,颜色从乳白色一直到带有蓝色、绿色、黄色都有,而且还有深浅的差别。相片是黑白的。
    “颜色我记得,你那里应该有各种原玉吧?嘿,让我瞧瞧!”
    李同源和素英也在场。
    (莫非要答应下来?)
    两人凝视着王福生的脸。
    郭祥要求制造赝品。

(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 书名 看文)


关注NA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

发表评论(0)
姓名 *
评论内容 *
验证码 *图片看不清?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